親愛的小語團夥伴們早安:
本學期最後一場到校服務,由燕華壓軸登場,在惠文國小帶來一場名為「語文教學的奇幻之旅」的精彩分享。整場活動內容豐富多元,兼具了扎實的理論基礎與可行的實務操作。在場的老師們無不專注聆聽,並積極投入到互動環節中。
分享伊始,燕華從「閱讀認知理解歷程」切入,她巧妙地運用圖片,生動詮釋了「答案與觀點並無絕對,僅有相對」的核心概念,藉此引導大家思考閱讀理解本身即是一段複雜的心路歷程。同時,她也再次強調,教學者應深入理解學生的閱讀發展階段與個別能力,並據此來設計與實施相應的閱讀教學策略,方能事半功倍。
接著,引用了PIRLS測驗的結果,清晰地揭示了臺灣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上普遍存在的弱點,尤其在於對故事情節的發展脈絡掌握,以及對角色情緒與觀點的細膩理解方面,仍有進步空間。為了讓老師們有更切身的體會,她設計了實作環節,讓現場教師親自操作PIRLS的相關題目,並利用Padlet平台進行即時的發表與互動。隨後的題目檢討環節,更是幫助老師們深入剖析學生在作答時可能出現的錯誤類型與學習上的盲點。最後,燕華老師提出了四項極具參考價值的教學建議,為老師們指明了精進閱讀教學的明確方向。
此次分享最為精彩的部分,莫過於對其班級「國語共備」策略的深入剖析。她坦誠地分享,此套共備方式的理念,主要汲取自王政忠老師的「MAPS」教學法以及張輝誠老師的「學思達」教學法,並加以融合創新。還大方提供了五個實用的教師自我提問策略,供老師們在備課時參考運用。這套共備策略主要包含三大步驟:首先是「課前」,教師需進行深度的自我提問,徹底鑽研文本;其次是「課中」,則著重於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與踴躍的發表;最後是「課後」,鼓勵學生透過繪製心智圖等方式,系統性地整理與鞏固所學知識。
為了讓理論更具體化,以「空城計」這一課文為範例,現場實際演示了共備課程的完整運作流程。她不僅點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見的錯誤與迷思,更展示了如何透過精準而巧妙的提問,引導學生釐清文本中的細節與深層涵義。此外,還分享了如何靈活運用小組合作與個人計分等多元評量方式,有效激勵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並最終達到共同進步的良好成效。
總體而言,燕華的分享不僅展現了她清晰的教學理念、滿腔的教學熱忱,更體現了她那份持之以恆的執行毅力。此套教學方法在全市公開課課時便已廣獲教師們的高度讚譽,而畢業學生們對此教法的肯定與正面回饋,無疑是對教學者最大的鼓舞與肯定。今日有幸在場聆聽,即便對於目前未擔任國語課程的我而言,依然感到受益匪淺,相信對於參與此次研習的級任老師們來說,更是滿載而歸!
感謝志偉校長全程陪伴,畫龍點睛的精彩結尾,為這場分享畫下完美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