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9月26日,秋日午後
地點:台中市立霧峰國民中學
講師:台中市立長億高級中學 簡鈺珣 老師
數字會說話──
讓冰冷的數字,化為溫暖理解的教學羅盤
今年度的夥伴協作計畫,我們將第一站的錨,輕輕拋向風景靜好的霧峰國中。這不僅僅是一場關於國文教學的研習,更像是一趟深度探索的旅程。我們與霧峰國中的老師們並肩,學習如何撥開數據的迷霧,運用學生的會考成績,精準地掌握學習表現,從而找出那些埋藏在數字背後,真正需要被看見的學習痛點。
Part 1.解碼數據,還原學生學習的真實樣貌
研習的上半場,我們邀請了跨學科的老師們齊聚一堂。因為我們相信,理解學生是每一位教育者的共同課題。鈺珣老師引領我們,將看似繁複的成績報告,轉化為三個清晰的解讀步驟:
Step 1:穿透表象,看見數據的真正意義
每年會考後,學校收到的不僅是一份成績報告書,更像是一幅描繪學生學習樣貌的地圖。報告中各科「精熟、基礎、待加強」的比例,是我們理解學生的起點。鈺珣老師引導大家,將本校的各項度成績,先與全國常模比對,再與台中市的平均值參照。透過這兩層座標的定位,我們能更客觀、更精準地釐清:「我們的學生,在哪個能力項目上,真正存在著學習落差?」
Step 2:追蹤軌跡,從「三年通過率」看見學習的進與退
掌握當前的學力快照後,我們將時間的鏡頭拉遠。透過觀察各項能力指標「三年通過率」的趨勢變化,數據開始對我們訴說一個更長遠的故事:哪些知識點是學生逐年穩固、持續進步的?哪些能力卻可能在教學更迭中,悄悄逐年退步?這些珍貴的線索,如同一條清晰的學習軌跡,幫助我們洞察教學策略的有效性,並找出潛在的瓶頸。
Step 3:不只教知識,更教應考的智慧——「減C」答題策略
數據顯示,從歷屆會考的選項分布來看,「C選項」長年是學生在不確定時最愛猜的選項,卻也往往是答錯率偏高的陷阱。因此,除了知識的傳授,有效的應試策略同樣是支持學生的關鍵。研習中,我們特別帶入了實用的「減C答題技巧」,提醒學生:
A.建立信心:優先處理有把握的簡單題型,穩定軍心。
B.聰明避雷:觀察整體選項的比例分佈,避免在猶豫不決時,直覺地踩入「亂猜」的地雷區。
Part 2.走進錯題,從學生的視角回推教學契機
午後的陽光斜灑,研習的下半場,空氣中專注的氛圍更為濃厚。鈺珣老師與霧峰國中的國文科老師們,進行了一場深刻的「錯題剖析」。這不只是一次試題檢討,更像是一場換位思考的同理心練習。
鈺珣老師精心挑選出數道霧峰國中學生通過率與全國平均差距較大的試題,帶領所有老師「戴上學生的眼鏡」,從他們的視角出發,一步步地探問:
A.提問一:學生為何會做出這個錯誤的選擇?
B.提問二:是題幹的文字理解出現偏差?還是閱讀策略的使用不夠熟練?
C.提問三:是選項的設計過於混淆?還是語意判斷的核心能力不足?
這樣的剖析,最終目的從來不是為了「檢討學生」,而是為了「理解學生」。我們抽絲剝繭,推理出他們在思考路徑上可能遇到的困難與迷惘。因為我們深信:
唯有真正觸及學生的學習痛點,教師才能對症下藥,設計出最有效的補救策略與教學活動,將每一次的「錯誤」,都轉化為下一次「學對」的契機。
結語:用數據說話,用策略支持每一位孩子
數據,從來就不該只是冰冷的報表,它其實是學生學習軌跡的忠實紀錄,藏著無數等待被解讀的線索。
這場在霧峰國中的夥伴協作,溫柔地提醒了我們:有效的教學,始於真正看見學生的需要。 我們不僅要看見他們的光芒,更要勇敢地直視他們的弱項,並將其視為我們專業成長的指引。
這趟始於霧峰的數據之旅,只是一個起點。我們滿心期待,未來能與更多學校並肩同行,用數據的洞察力說話,用溫暖的教學策略行動。讓我們一起努力,確保每一個獨特的生命,都能在最適合的位置上,被真正地理解、支持與托住。
數字會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