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的具象化:「為你而寫」的AI寫作指令煉成術】
114.05.09 輔導團領域教師增能研習 研習紀錄
主講人 林育聖 老師
5/9,國文輔導團邀請到業界超人氣文案大師—林育聖老師來分享運用AI提升寫作效率的秘訣,育聖老師從重塑運用AI協作的觀念與認知開始,到具體而細節的創作步驟與技巧,協助大家形成更精確、更客製化的指令,從而建構出專屬自己的寫作邏輯。
■一開場,老師便揭示今日課程的核心目標:
1. 探討如何善用AI工具提升寫作效率
2. 建構個人化的AI提示詞邏輯
3. 學習修正與調整AI生成內容,轉化為具個人風格的作品
■「先開始,再完美」
接著,老師以實作的方式,帶大家親身體驗AI工具的強大以及不足之處,從中建立起運用AI工具協作時應有的觀念與認知,從而更有效地提升寫作效率,包含:
1. 認識語言模型的「接龍式生成」原理
2. 思考如何以專業知識為本,正確活用語言模型
3. 學習更有效率地運用ChatGpt的各種功能
■提示詞決定與AI溝通的品質
AI是好夥伴,而精準、客製化的提示詞,能協助我們更有效率地滿足個人生活與工作需求。如何建構個人化的提示詞邏輯呢?老師帶著大家「以終為始」,從對寫作「成品」更具體明確、更有動機的描述開始,回推到能「完成這個任務而且很厲害的人」的角色設定,再到構「成品」所需的基礎資料、專業知識及格式框架,包含:
1. 設定「專屬」角色:設定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寫作任務的角色。
2. 明確的任務定義:具體且具專業度地說明動機、目標。
3. 條件補充:提供語境背景、主觀喜好,補充專業知識,指定成
品的格式框架。
寫作「成品」的完成度與辨識度,取決於提示詞個人化程度;而提示詞是否「夠個人化」?則需要回歸到對「我的需求是什麼?」這個問題更深入、更細緻的思考。
■善用指令四要素,再加一些微調整,作品自然不矯情
使用AI工具能提升寫作效率,但如何「去AI化」,讓作品更具個人風格?老師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來設定與調整指令:
1. 主角:關鍵主體,用「形容詞+動詞+角色」的架構來設定
2. 情境:脈絡背景,也包括氛圍與配角,用「天、地、人」的架
構來設定
3. 風格:創作喜好,也是針對受眾而來的選擇,要用更具體、更
有生活感的方式來呈現指令,例如:想呈現「溫暖」的風格,
指令可以寫成「像父母對孩子說話的口吻」。不同風格的指令多
加測試,能將結果建立成個人的「風格資料庫」
4. 受眾:溝通對象,要針對受眾的「價值認知」與「行動誘因」
分析,並據此設定指令。
5. 微調:微調指令參數,逐步接近目標。以「看連接、找重複、
判句型」為線索,找出可能會使作品有AI感的地方,再透過指
定作品格式(如:「散文」風格)、添加修辭、附加反向條件的
方式來微調,多加嘗試,使作品更具個人特色。
用上述方式,多加測試以建立能符應個人需求的風格化寫作模組。
■ AI時代裡,做個不逆勢而為,亦不隨波逐流的聰明創作者
整個課程,是以學員分組競賽的方式進行,在課程開始前,老師請大家選擇要使用「人類」或是「AI」的計分方式,結果大家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更具挑戰性、投資報酬率看起來更高的AI計分方式,這或許便是個隱喻—AI時代的來臨或許是個挑戰,但同時亦是我們重塑自己的絕佳機會—我們如何想像自己?如何想像他人?如何想像自己身處的環境?甚至是如何想像未來?或許都會是我們如何在已然來到的「未來」中順勢而為但仍能保有深刻與獨特的關鍵。